作者简介:
陈知建,1945年5月出生。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2003年退休。于1973参加华罗庚优选法推广小分队。
2010年,初夏的北京,烟树迷蒙。为了寻访华罗庚先生世交、前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陈知建将军,我们沿着喧嚣热闹的西单商业街一路向北,来到一个幽幽静静的院落,便是陈知建将军的家了。
陈知建将军精神矍铄,既有运筹帷幄的从容沉着,又有饱经沧桑的豪迈爽朗;毕竟陈将军是五代行武、军人世家之后啊。进入陈将军的书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大条案书桌,一边摊开着字帖,铺着笔墨纸砚;另一边,炮弹、子弹模型一字排开。这正映了陈将军自己的话,他是知识分子中的大兵,大兵中的知识分子。陈将军不仅是军人,也是工程师。他早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导弹工程系遥控遥测专业读书,中间赶上十年动乱,自学完成了学业。早在1974年,陈将军就追随华老参与了优选法小分队的工作,只不过,那时他还是个技术员。
说起华老来,陈将军神采飞扬,仿佛又回到了和华老并肩南征北战、推广“双法”的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陈将军眼里,华老之所以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不单单是因为他在纯粹数学艰深理论、前沿领域上无以伦比的贡献,更在于他能够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理论,变为普通人可以活学活用的知识,推广到生产工作中去。陈将军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了一个和华老打赌学习《布尔代数》的故事。
陈将军跟着华老的优选法小分队推广双法的时候,正在自学《布尔代数》。有一天华老见他抱着《布尔代数》埋头学习,就和他说:“咳,这个东西很简单!”陈将军百思不得其解,《布尔代数》虽然不那么高深复杂,但是怎么可以用“简单”两个字就轻描淡写地带过。这时候,华老和他打了个赌,说15分钟就可以把整个波尔代代数教给他。陈将军不服气,看了一下手表,真的就跟华老赌上了这个15分钟。
“布尔代数是用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起的。这个代数的实质就是‘有无’代数,是‘通断’代数……”华老开门见山,上来一句话就抓住问题的实质。陈将军当时就觉得心里面敞亮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后来,因为来了客人,华老就把自己的学生陈德泉找来,简单交待了一下,让他继续讲解下去。陈德泉虽然没有自己老师的功夫深,但是仍然信心满满的。结果他用了26分钟把《布尔代数》给陈将军讲清楚了。
二十几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此时陈将军心里面,对布尔代数已成竹在胸,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布尔代数》之赌以后,陈将军仔细琢磨华老教给他的学习方法,把从中学到大学所学的课程从头到尾过了一遍,茅塞顿开。那以后,布尔代数,连同华老的优选法,也一并开窍、入门了……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了,可是当时华老所讲授的具体内容、讲述的小小细节,陈将军却记忆犹新,讲到兴头上,不由得爽朗地开怀大笑。
华老一生关爱年轻人,每每尽自己所能,帮助年轻人成长、成才。让陈老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华老语重心长地和他说,“我老跟你们这些年轻人讲,一本书要先把它看厚,一看觉得这里东西很多。然后再看的时候要把它看薄了,它的精要你要记住,非得记住不可。然后再看第三遍,整理你的笔记,最后把它整理到两页纸上。把书看成两页纸,你就会了。”
其实,这“两页纸”也是一个罕为人知的典故。成昆铁路修建过程中,工程进展相当艰苦,因为沿线三分之一都是隧道和桥梁,沿大渡河蜿蜒而行,施工条件极度恶劣,修建过程中,每公里都要死好几个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华老被周总理派过去,解决成昆线工程施工中的困难。华老到工地之后,立刻组织开展调研,力图在最短时间攻克难关。当时指挥部派了一个铁道兵小班长照料华老生活。就是这个小班长,在一次排除哑炮的任务中牺牲了。当时华老在小伙子遗体旁边潸然泪下。等回到指挥部,华老沉痛地自责,说要是自己早想出来一个好的办法,就不至于这样了……
华老的话传到了总指挥部。总指挥找华老谈话,诚恳地请求华老给战士们讲一课,解决火药的导火索长度的问题 —— 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面对总指挥的恳请,华老有些犹豫,说别人要讲一本书,可是他只有两页纸的内容。总指挥却说,对战士们来说,一本书没时间消化,两页纸才要得!华老听了这话,就拿着这两页纸跟大家讲开了。讲的过程里,又创造了好多方法,包括对分法,瞎子爬山法,还有很多方法,单因素的,双因素的,甚至三因素,他都讲了。而这,也就是优选法的由来。
华老给战士们讲过那一课以后,部队普遍采用了他的优选法,伤亡一下子减少了好多。
在陈将军眼里,华老的“两页纸”是华老留给年轻人最宝贵的财富。华老不像那些搞学问的人常常要故弄玄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华老一直说,这是一个悲剧,研究学问的人决不应该卖弄自己的学问。谈到这儿,陈将军感慨尤深,说华老最善于把生活、工作里的事儿简化。他的优选法,甭管是大人小孩,就是老太太,只要上街买菜找不错钱,也保管能学得会,这才真正是真正了不起的成就。
陈将军紧接着又讲了一个华老运用优选法解决复杂方程的例子。那是当年华老去一家国防工厂。这个厂生产的天线数学模型是个八次超越方程,厂里的技术人员倒是把这个方程弄出来了,但是解起这个方程却成了难题。那时候又没有电子计算机,都是手摇计算机,不仅时间慢,而且误差也大。华老看了看方程,说道:“用优选法可以解开。”这句话一出令当时在场的人们都大吃一惊:难道解方程也可以用优选法?
华老向大家解释方程就是一大堆式子,经过运算后等于零。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程时,只需把方程等式左右搬移、简化调整,并根据实际经验选出一个解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用优选法挑出几个可用解,经过少量试验筛选,便可以找到在工程允许范围内的相对最优结果。按照华老的话说,优选法并不是一定要找到“最优”结果,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找到“可用之优”。用计算机和用优选法在解方程的不同之处在于:计算机使用穷举法,把所有可能解都带入到方程中逐个试验,这样就非常耗时;而优选法是通过简化方程的方法找出可行解。这也是为什么华老能在半个小时内用算盘解开原本计算计需要数月才能解开几十元一次方程的原因所在。所以对于大家来说,华老的优选法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除了这些巧妙的数学技巧,华老的算盘也厉害得很。陈将军说华老曾经和花旗银行的首席会计师比赛过,人家用手摇计算机,华老用打算盘,愣把人家给赢了。
华老一生中,为祖国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很多杰出的数学家,为此倾注了毕生心血。华老爱材,惜材,懂得用材;处处留心,不漏掉一棵好苗子。陈将军聊着聊着,提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当年国家体委上农村选运动员的时候,发现一个特别能心算的小孩。国家体委领导跟华老聊天的时候无意中聊起来,说那个孩子,说不定是块好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华老特地跑到当地去看那孩子,看过之后,还把孩子请过来。华老出题,他的学生一人拿着一个算盘劈里啪啦地打,没有料到,谁也没打不过这个才十二岁的小孩!到后来,这个孩子长大成人,成为一名功成身就的教授。他就是著名速算发明家——史丰收。
陈将军漫谈华老的琐事,沉浸在对华老深切的回忆中,他的语调时而高亢,时而深沉,时而又充满了孩子般单纯的快乐,深深感染了我们。华老的音容相貌、他对数学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对年轻人的热切期望和悉心呵护,都在陈将军的讲述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出胡同,陈将军的话还久久萦绕在我们心头,“工农商学兵,哪个行当用不着数学?咱们华老绝对不单单是个数学家,他对新中国四化建设好多方面,对科研、工业和国防建设都有了不起的贡献啊!”在陈将军的心目中,华老跟爱因斯坦、牛顿一样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家。华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人民的数学家 —— 他披荆斩棘、勇攀科学高峰,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历尽艰辛,把火种撒遍人间,令知识的光明普照四方!
l 口述:陈知建
l 撰文:李威
l 编辑:杨祎晨
l 录音整理:王天爽